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榴榴无忌

尊重,咱们都没见过的东西

| 人围观 |

小矮胖2025-05-17 17:37:13

我的帖子都属于抛砖引玉,我更期待大家的观点。
我们中国人很少会享受到尊重,说到尊重,你能想到的尊重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我们中国人没怎么享受过的东西「尊重」:

1. 伦理与道德角度
尊重是一种基本的道德态度,表示承认他人作为人所具备的固有价值和尊严,即使对方与自己的不同或意见相左,也应给予基本的尊重与公平对待例如即使不同意某人的政治观点,也不应侮辱或人身攻击。这个大家再熟悉不过了,网络上的喷子,生活中的粉红,论坛里的不同立场,总是在政治意见不统一或者没有办法说服别人的时候,以母亲为圆心,家族为半径,360度的问候其家人,或者你在跟他讲道理,他在给你耍流氓,这种人不会尊重别人,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我们常说:让别人说话。天不会塌!看到的不一样经历的不一样,相信的必然不一样,你开智了也并没有比别人高级一些,他是粉红不是他的错,也并不比谁就低级,但是星爷说过“骂人就是你的不对了”

2.人际关系角度尊重体现在理解倾听与包容,这是一种愿意接纳对方差异,给予个人空间,不轻视对方的表现。在对话中不打断对方不甚至替对方做决定是尊重的表现,这一点我其实更愿意分享关于孩子的问题,中国的家长总是觉得孩子是属于自己的,自己在社会中往往得不到尊重和权力的感觉,就会不自觉的从孩子身上去索取相关的快乐,从小要求孩子听话,服从,不要出去惹事。。。。。。这些东西其实都是在禁锢孩子的思想,越是低层次的父母越是表现的明显,因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所以如果孩子制造了一些麻烦,损坏了一些财物,会对他们造成困扰甚至困难。所以他们会选择牺牲孩子的天赋来给自己减少麻烦,同时他们不会尊重孩子的需求和孩子与自己不同的地方,孩子的需求往往需要牺牲一些属于自己的物质和时间,对于本就匮乏的父母来说,这也是不能接受的。为了控制孩子,还发明了很多专有名词,其中广为人知的就是“叛逆期”青春期还算是中性词的话,叛逆期就有点明显的pua的意思了,既然是叛,那就是有从属关系的概念了,孩子不自然的就矮人一头,就成了附属品,其实大量的事实证明,叛逆期的孩子只是在认知形成的过程当中产生大量和原生家庭的生活经验不一致甚至是相冲突的意识,并没有办法说他就是错的,如果尊重孩子,就该听听他的意见,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自己的看法为什么和他不一样。而不是否定贬低人身攻击三件套。

3.社会文化角度,在不同文化中尊重的方式可能不同例如在亚洲文化中对长辈或上级使用于是一种尊重,而在西方社会尊重,更强调平等与自主性,例如东方重视礼仪西方强调个人意志不被压制。这个就和体制有很大关系了,中国讲究生来三六九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个就牵扯得有点广了,两千年的奴性教育,还是很有成效的,不自觉的见到权贵腿软,已经刻在dna里了,各位聚聚也别不承认,就疫情三年敢跟保安硬刚的我也没见过几个。像我们习惯的询问第一次见到的人,你是做什么的呀?这个问题的答案决定了你要怎么对她,这就是社会文化,大家心里还是没办法做到把别人当成一个人来对待,他首先要有价值,你才愿意接近他,尊重他完全不存在,就算是有钱有权的人失势了,旧时好友依然会切换一个模式与你相处甚至敬而远之,这不是尊重,说到底还是利益关系。毕竟我们是个拜佛都要求点啥的民族。不是吗

4.法律与人权角度,法律上的尊重是对个人基本权利与自由的承认与保障,言论自由,宗教自由,财产权等例如政府不得任意监控公民,这是对个人隐私的尊重,这个点能来论坛的就不必多说了,各种的审查制度、关闭评论、监控。。。。。截至2021年,中国的监控摄像头数量已达到约5.8亿台。根据当时约14亿的人口计算,平均每两个人就对应一台摄像头,。这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监控摄像头数量最多的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监控摄像头密度最高的城市中,中国城市占据了前20名中的18个。当然这些都是打着为了你好的旗帜,可是老百姓越来越不好忽悠了,孩子丢了找不到,说到这里多说两句(国际普遍认为孩子失踪后三小时内是黄金时间,找回几率超过75%,而国内的规则是24小时之后才能报案。)举了白纸的族谱都给你翻出来。就看与他有利于否。
5.心理学角度,尊重与自尊密切相关被他人尊重,能提升个人的自我价值感,而缺乏尊重,会导致焦虑羞辱等心理创伤,例如在家庭或学校中持续受到否定,会使人感到被侵蚀。设计相对专业的学术,我不敢造次,请教了gpt和大家分享:当一个长期不被重视、不被尊重的人突然掌握权力,可能会出现两种极端方向的心理与行为反应,这取决于他的性格、过去创伤的深度,以及他是否曾经处理过自己的内在问题。下面是这种情况可能出现的几种典型模式:
一、补偿性膨胀:权力的扭曲使用
1. 控制与报复心理
    •    这类人可能会藉由权力进行补偿性反击,把过去被忽视、压抑的愤怒加诸于他人;
    •    可能出现「我要让你们现在重视我」「你们以前怎样对我,我就怎样对你」的行为模式。
表现例子:独断、贬低下属、公开羞辱他人、极端惩罚制度。
2. 滥用职权以建立自我价值
    •    这种人有时会过度依赖他人对他「服从」来确认自我存在感;
    •    权力变成他获取尊重的唯一方式,缺乏真正的人际连结。
二、内在空洞感加深:权力无法治癒创伤
3. 焦虑与自我怀疑反覆出现
    •    即使身居高位,他内心仍旧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值得」,导致做决策时犹豫、过度防卫;
    •    容易受小事触动情绪,不容忍批评。
他们可能会对「看不起他」的人过度敏感,甚至报复。
4. 权力反成压力源
    •    权力使他不得不面对更多人和更大责任,若他尚未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就可能崩溃;
    •    表现为压力过大、情绪失控,甚至退位逃避。
三、正向可能性:转化创伤为成长
5. 深度同理与公义感
    •    有些人在经历长期忽视后,反而会珍惜权力、选择成为「和我曾经需要的那种人一样」;
    •    他们可能成为特别有同理心的领导者、社会倡导者或改革者。
例如:来自贫苦背景的校长,努力创造公平教育机会。
6. 反思型领导者
    •    如果这个人曾经经历过自我觉察(例如心理谘商、成长历程反思),他可能把过去的创伤内化成责任感;
    •    他知道「被看不见」的痛,因此努力给予他人舞台与尊重。
总结:关键在于内在是否修复
状态    结果倾向    行为特徵
未处理创伤    权力扭曲    控制慾强、报复、焦虑、防卫
部分自觉    摇摆不定    时好时坏、敏感、自我矛盾
成熟转化    成为助人者    同理心强、公正、谦逊
看完是不是觉得就在说身边某人
6.语言与沟通角度在语言使用上尊重,反映在用词的选择与语气的质上避免冒犯性,贬义性与言就是尊重的表示,例如使用,请问麻烦您等词语表现出礼貌和敬意,这一条可能已经是中国人的天花板了,也是国人对尊重的终极理解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