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榴榴无忌

聊政治话题时,嘲笑的人在想什么

| 人围观 |

lloo2025-07-26 17:39:38

政治(Politics)是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曾经我以为热衷讨论政治,就跟乐于讨论音乐偏好、电视情节还有周末出游地点是一样的,直到多次遭到白眼嘲笑,甚至收获过“破口大骂”——这些不是你这样的人可以去操心的。我悟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谈论任何话题都有可能“冒犯”他人,但谈论政治”冒犯“他人的可能性大于任何话题。即便是脏话连篇甚至反人类基本道德的话题都不会遭到那么多的嘲笑和愤怒,对这些内容不赞同的人更多的是不屑。后来我逐渐闭麦只跟家人谈论政治。夜不能寐,无不为曾经受过的窝囊气懊恼悔恨,更多产生了好奇,为什么谈论政治会收获如此多的负面反馈和回怼。

可能的原因

1、谈论政治很装为什么要在大家互相打趣以及日常闲聊的时候,蹦出来几个宏大叙事的话题?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仁慈还是睿智博学,还是单纯地表现出与众不同。

2、阶级的不可匹配性政治是给从事政治工作的人群谈论的内容,贩夫走卒之辈能刷个短视频可是给牛坏了,要不要发一根古代大臣举着的“笏”上朝议事。

3、谈论政治是低智的表现历史由赢家书写,意识是可以塑造的。所有人都是时代和统治者的提线木偶,没有信息透明,被蒙蔽的人没有谈论真理的必要。沉迷谈论政治内容,都是被欺骗还不自知。

4、单纯三观不合最近几年地缘冲突以及战争相关短视频下的骂战非常多,真的不光是水军,也有真人之间互掐。秉持的哲学观不同,映射到具体政治问题自然不同,互怼到互掐的情况很容易出现。

5、不感兴趣的话题不想听没有关注过政治类的话题,对话题里矛盾争议的来龙去脉都不清楚,离自己的生活很远也不感兴趣。聊天是双向互动的愉悦,单方面的输出让人心烦。


现在我分析一下,谈论政治话题的合理原因

1、政治环境和自然环境一样,都是社会个体生存的环境不用说地缘冲突加剧会增加战争风险,政策倾向性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也非常直接。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几十年前我们更愿意称他人为同志,现在我们更愿称呼他人为女士先生,政治变化会以不经意的方式影响到个人生活。

2、颜色分黑白,个人有喜恶不管是否能察觉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三观,这些三观会带来对事物不同的看法。比如我不赞同谁能创造更多的金钱谁就更成功更高贵,所以我会基于此三观在多个不同话题跟他人发生争执。这是不自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政治立场。

3、政治话题本身也是一种爱好尤其是文科生,有的在高中时文综成绩就高于其他科目,这就是一种天然的兴趣。笔者也是文科生,从初中开始到从事工作,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都在我的意识里留下烙印,久而久之对历史政治及人文地理有着长期兴趣。

4、远离是非的一个办法人与人之间总是闲聊,尤其我这种E人话痨。但现在这个社会对金钱很敏感,聊身边的事情比如吃了什么、去哪里玩、什么衣服好看、孩子上什么学校等等都可能会挂上“金钱”这个钩子。好了,被说炫耀,孬了,被嘲loser。谈论人更是很难把握尺度,一不小心就变成背后讲是非。反而政治这种话题离个人生活较远,不存在背后讲是非或者攀比的可能。除非谈论政治本身被鉴定为“装”。
5、所有聊天的边界都是不造谣诽谤历史也是可以被考证的,最直接的历史史料是考古研究,考古出土的雕刻、文书、壁画等都是过去的印证。政治观点也可以有数据支撑,或者家人亲历一些政治事件。只要不是虚构事实造谣诽谤,就可以去谈论。

当然如果摆数据说数据造假,摆经历说个人经历代表不了全部,这种网络互怼虚无架空的逻辑那真的没有什么好谈论的,远离即可。

人不可能事事正确永远正确,但可以保持说话有依据的习惯,找事实依据,找可靠的资料依据,以事实和文献为依托发表自己的看法,保持流畅的逻辑,没有什么说不过去的,就是别对摁头强聊。

以后想聊就聊吧,就跟小区底下摆龙门阵的大爷一样,他们开启“中美高峰论坛”、“中苏交往史回顾“或”xx作战推演“时,我们刚好可以加入嘛。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