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
川普痛批哥伦比亚:再不扫毒,就亲自动手
川普总统指控哥伦比亚总统是“非法毒品贩子”,并威胁若他不自我整顿,美国将出手干预。
川普19日上午在“真实社群”平台(Truth Social)发表一篇措辞猛烈的贴文,痛批哥伦比亚总统裴卓(Gustavo Petro)助长毒品戕害美国,接着宣布美国将切断对哥伦比亚的所有补助。
他写道:“哥伦比亚总统裴卓是一名非法毒品头子,他强力推动在全国大量生产毒品,不论大小农田。 毒品已成为哥伦比亚规模最大的产业,而裴卓对此毫无作为,尽管美国长期向哥伦比亚提供大笔补助与资金,但实际上只是让美国长期被剥削。”
“从今天起,这些款项或任何形式的支付与补助,都将不再提供给哥伦比亚。 这些毒品生产的目的,就是大量销往美国,造成死亡、毁灭与混乱。”
川普说,裴卓最好立刻关闭这些“杀人田”,“否则美国将替他关掉,而且不会客气。”
他将2022年上任的裴卓形容为“一个评价低落、不得人心的领导人,对美国满口不敬之词”。

美国
爆川普施压泽伦斯基 必须接受普丁条件
10月17日,《金融时报》披露,美国总统川普在白宫与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会晤时,强烈敦促乌方接受俄罗斯的战争结束条件,并警告若不达成协议,普京将“摧毁乌克兰”。
报道指,会议前半段气氛尚算平和,但随后争执激烈,双方数度发生言语冲突,川普甚至将乌克兰战场地图扔到一旁,坚持要求泽伦斯基将顿巴斯地区让给俄罗斯。
川普在会中多次重申与普京通话时的立场,显示其态度明显偏向俄方。泽伦斯基则在会后接受NBC采访时表示,川普应“对普京施加更大压力”,并指出“普京比哈马斯更危险”,呼吁国际社会继续支持乌克兰。
此次会晤的核心议题是乌方争取“战斧”巡航导弹,但川普拒绝提供,理由是美国必须保持足够武器储备以防其他风险。他强调希望以外交方式尽快结束战争,而非扩大军事援助。
会后,美国政界反应分化。共和党参议员班克斯称,只有川普能通过谈判实现持久和平,并赞扬他“正在采取必要措施结束战争”;而民Z党参议员沙欣则批评川普“软对普京”,认为泽伦斯基不应空手而回,呼吁加强对俄制裁并向乌克兰提供更多防御性武器。
这场激烈的会晤凸显出川普对俄乌冲突的强硬但摇摆的立场,也揭示出其政策在国内外引发的深层分歧。

美国
“川普下台”? 川普回应
美国民间团体18日再度发起“无王日”(No Kings Day)全国示威,抗议总统川普执政风格与政策,全美50州共举行逾2600场抗议活动。 纽约市时报广场涌入数万人,呼吁捍卫法治、人权与移民政策,场面热烈和平。 对此,川普回应,“我不是国王”。
这场行动延续6月首次“无王日”示威,18日再次在纽约、华盛顿等城市登场,超过10场由民间团体发起的集会集中于曼哈顿时报广场,民众高举“我们不要国王”、“捍卫民z”等标语,呼喊“川普下台”,部分示威者还配合即将到来的万圣节,以装扮讽刺现况。
抗议民众抨击川普政府自利任人唯亲,无视国际规范与民z价值,“这不再是法治的美国”,美国政治现况令人忧心,移民暨海关执法局(ICE)使用过时手段驱逐非法移民,进一步削弱民Z制度的健全。 不少人认为,右派信念本身不是问题,重点在于其背后的价值与支持对象,美国社会政治分歧逐渐扩大,但应该以更具建设性的方式进行对话,而非完全依立场对立。
“无王日”活动名称源于18世纪英王乔治三世试图夺回美国统治权,象征反抗集权统治。 主办单位以此隐喻川普式威权,号召非暴力抗争,并获得影星劳勃狄尼洛(Robert De Niro)等人声援。
针对抗议声浪,川普重申,“我不是国王。”他在福克斯新闻节目《周日晨间前景》(Sunday Morning Futures)表示,“你知道的,他们称我是国王,但我不是。”
共和党内也有人对活动提出反击。 众议院议长约翰逊(Mike Johnson)指责反法西斯人士是哈马斯的侧翼,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则以无王即无政府薪资表达批评。

美国
美防长称袭击了哥伦比亚贩毒船
10月17日,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表示,美军在南方司令部责任区对哥伦比亚反政府武装“民族解放军”(ELN)的一艘贩毒船实施打击,造成3人死亡。该船当时沿着加勒比海毒品贩运路线行驶,是近几个月来美军在委内瑞拉附近海域的多次打击行动之一。自8月以来,美军已袭击至少6艘涉嫌运毒船只,共造成约27人死亡。
法新社指出,专家质疑美国在国际水域直接发动攻击的合法性,认为应先拦截船只、逮捕嫌疑人。特朗普随后在“真相社交”发文,指责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纵容毒品生产,并扬言暂停美国对哥援助。佩特罗则强烈反驳,称特朗普被误导,强调哥伦比亚正持续打击毒贩,问题“在特朗普,不在美国”。
美国政府数据显示,哥伦比亚是南美洲获得美援最多的国家,2023年援助总额超7.4亿美元,其中半数用于禁毒。9月起,白宫撤销其“禁毒伙伴”地位,理由是可卡因产量创新高、禁毒谈判失败。联合国统计,2023年哥伦比亚可卡因产量达2600吨,比前一年增长53%。
随着特朗普上台并在加勒比地区强化军事行动,美哥关系跌至历史低点。佩特罗多次谴责美军侵犯主权,并称美方袭击导致渔民死亡。双方的紧张对峙凸显,曾经的盟友如今陷入外交裂痕,禁毒合作与地区安全形势再度恶化。

俄罗斯
普丁据报告诉特朗普,俄方控制顿涅茨克是结束战争的必要条件
据《华盛顿邮报》援引两名美国高级官员报导称,俄罗斯总统普京本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话时,要求乌克兰将顿涅茨克州的全部控制权移交给俄罗斯,作为结束俄乌战争的条件。
报导称,普京表示,愿意放弃扎波罗热州和赫尔松州的部分地区——乌克兰的这两个州目前都被俄军部分占领——以换取对顿涅茨克州的完全控制。
一些白宫官员称该提议是“进展”,而一位欧洲高级外交官则警告称,乌方可能会以截然不同的眼光看待这一提议。该欧洲外交官表示:“这就像是把自己的腿卖给他们,却什么也得不到”。
特朗普尚未公开回应普京当局的要求,但周五在白宫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晤后,他敦促双方“停止杀戮,达成协议”。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他“强烈建议”俄乌达成协议,“应当就地停下”,“各自宣称胜利”。
而上述进展标志着普京与今年4月立场的转变。当时,他拒绝了美方提出的冻结当前前线敌对行动的提议,并坚持任何和平协议都必须赋予俄罗斯对克里米亚以及目前部分被占领的四个州: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的完全控制权。
预计普京和特朗普将在未来几周于匈牙利举行的峰会上继续讨论。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周五表示,已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进行了交谈,并称美俄峰会的筹备工作正在进行中。

乌克兰
泽连斯基:乌克兰从未寻求战争
泽连斯基周日通过社媒平台X表示:“乌克兰从未寻求战争。我们同意无条件停火,寻求和平机会,并多次向世界提出停止空中、陆地和海上袭击的方案。但俄罗斯却不断阻挠这一进程——操纵、拖延谈判、用空袭恐吓我们的人民,并加剧前线的袭击。这场战争仍在继续,只是因为莫斯科不想结束它”。
泽连斯基续指,“几乎每天,俄罗斯恐怖分子都会对我们关键的民用基础设施发动数百次袭击。仅本周,俄罗斯就对乌克兰使用了超过3270架攻击无人机、1370枚制导炸弹和近50枚各类导弹”。
泽连斯基表示:“仅靠言辞无法阻止普京——必须施加压力。世界都看到俄罗斯只对实力作出回应,这意味着以实力求和平是可行的。乌克兰绝不会纵容恐怖分子为其罪行谋取利益,我们期待合作伙伴恪守这一立场。美国、欧洲、二十国集团和七国集团必须采取果断行动。必须保护生命安全”。

伊朗
伊朗外长:欧洲三国试图快速恢复制裁在法律上存在缺陷
10月18日,伊朗宣布《联合全面行动计划》(即《伊核协议》)正式到期,伊朗不再受其限制,但强调将继续履行外交承诺。伊朗、与俄罗斯等国已联合致函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确认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已于2025年10月18日后终止,意味着安理会对伊朗核问题的审议正式结束。
三国在信中批评英、法、德试图启用所谓“快速恢复制裁”机制,称此举“在法律和程序层面均存在缺陷”,并指出欧洲三国未履行《伊核协议》和第2231号决议中的义务,因此无权援引该机制。信函重申,根据决议第8段条款,所有与伊朗核计划相关的限制与机制均已终止,并呼吁通过外交对话解决分歧,避免单边制裁与武力威胁。
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制裁机制“尚未启动”,第2231号决议已正式失效,伊朗问题将从安理会议程中撤除。他强调伊中俄三国立场一致,认定“快速恢复制裁”不具法律效力。
背景显示,英法德在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曾于今年8月底宣布重新恢复联合国制裁,理由是伊朗违反承诺且拒绝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此前,伊朗在与以色列爆发12天战争后中止与该机构合作,导致核谈判停滞。
分析指出,这封三方联合信显示,伊朗在外交支持下正寻求通过多边协调解除国际压力;而欧洲三国坚持制裁立场,则加剧了西方与伊俄之间的分歧,令伊核问题重回地缘政治对峙的中心。

以色列
指控哈马斯违反协议 以色列再次袭击加沙
10月19日,以色列军方宣布,哈马斯在拉法地区向以军发射反坦克导弹并开火,造成两名以色列士兵死亡、三人受伤,此举被以方认定为“公然违反停火协议”。作为回应,以色列国防军随即在加沙发动空袭,摧毁了哈马斯使用的隧道和武装据点。
据《以色列时报》报道,袭击发生在上午10时30分左右,地点位于拉法东南部萨拉赫丁路附近。调查显示,一支哈马斯小队利用隧道突袭以军工程车辆,并发动狙击攻击。以军强调,任何越过停火“黄线”的武装行为都将遭到火力回击。
哈马斯方面则否认违反停火,声称自3月以来未与拉法地区的武装派别保持联系,并重申其仍“遵守加沙全境的停火协议”。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当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军事回应与人质归还问题。
美国国务院也在前一天发布警告,称掌握“可靠情报”显示哈马斯可能计划对巴勒斯坦平民发动袭击,若属实将构成严重违反停火条款。声明强调,若哈马斯继续此类行动,美国及和平协议担保国将采取措施维护停火的完整性。
哈马斯随后驳斥美方指控“虚假且毫无根据”。当前,加沙局势再度紧张,停火协议面临破裂风险。

巴基斯坦与阿富汗
巴基斯坦与阿富汗达成立即停火协议
10月19日,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在边境持续一周的激烈冲突后,经卡塔尔多哈和平谈判达成立即停火协议。该协议由卡塔尔外交部主导、土耳其协助斡旋。双方同意立即停止敌对行动,并将在未来几天举行后续会议,确保停火能够持续落实。
阿富汗方面由国防部长穆拉·穆罕默德·雅库布率团出席,巴基斯坦代表团则由国防部长科瓦加·阿西夫带领,双方重点讨论如何遏制跨境恐怖活动及恢复边境和平。
冲突起因于巴方指责阿富汗未能阻止武装分子越境袭击,阿富汗塔利班政府予以否认,并反指巴基斯坦庇护与“伊斯兰国”有关的势力。冲突期间,多次空袭导致数十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事态还波及体育外交。三名阿富汗板球员 reportedly 在边境空袭中丧生后,阿富汗宣布退出原定在巴举行的T20三角系列赛。巴基斯坦政府否认空袭平民,称目标为经核实的武装营地。
卡塔尔与土耳其促成的停火为两国关系带来短暂缓和,但互信依旧脆弱。阿富汗指控巴方在延长临时停火后仍空袭东部地区,造成平民伤亡;巴方则坚持要求喀布尔当局约束境内武装团体。
分析认为,这份停火协议虽暂止冲突,但若缺乏监督与互信机制,阿巴边境局势恐难长期稳定。

叶门叛军
叶门叛军「青年运动」突袭联合国驻点 工作人员无恙
叶门叛军「青年运动」(Houthi)今天突袭联合国在当地的一处办公大楼。联合国官员表示,组织员工目前均安全无恙。
最近几个月,伊朗支持的此一叶门叛军集团在其控制区域逮捕数十名联合国工作人员。
根据联合国资料,自8月31日以来,共有21名联合国人员被捕,另有23名国际非政府组织现任与前任成员遭羁押。
联合国驻叶门协调员发言人阿兰(Jean Alam)表示:「我们可以证实『真主虔信者』(Ansar Allah)-青年运动的正式名称,其安全人员未经授权闯入联合国驻沙那(Sanaa)办公区域,建物内有15名联合国的国际工作人员。」
「根据最新消息,办事处所有员工目前均平安无恙,且已与家属取得联系。」
阿兰表示此事件仍在进行,联合国正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据联合国指出,叶门叛军曾于8月31日闯入位于沙那的联合国办事处,拘留超过11名员工。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杜雅里克(Stephane Dujarric)今天发表声明指出:「我们会持续呼吁,立即释放我们53名遭任意拘留的同仁。」
杜雅里克的发言系回应叶门叛军领x侯瑟(Abdul Malik al-Houthi)16日的电视谈话。侯瑟当时宣称他的部队已瓦解「最危险的间谍集团」,并指该集团与世界粮食计划署(World Food Program)、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等人道组织有关。
杜雅里克表示,相关指控「危险且不可接受」。

日本
同意合组联合政府 高市早苗稳了 料成首位女首相
日本多个传媒10月19日报道,执政自民党已与立场偏右的日本维新会达成合组联合政府协议,意味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很大机会成为当地第一位女首相。
共同网及日本放送协会(NHK)报道,预计高市早苗及维新会代表、大坂府知事吉村洋文于20日签署组成联盟协议。目前双方大致上已就协议内容达成共识,包括同意维新会提出削减国会议员额定议席数等12项要求,并就协议文本内容进行调整。
日本国会将于21日选出新首相,根据协议内容,维新会将投票支持高市;而在新政府上台后,维新会不会派员入阁,而是透过内阁外形式与自民党合作。
高市早苗日前接替首相石破茂出任自民党总裁一职后,与该党合作长达26年的公明党突然宣布分道扬镳,令下任首相谁属出现不明朗因素。自民党为了拉拢维新会,提出禁止接受企业及其他组织的捐款,并建议将食品于消费税中豁免,回应维新会的诉求。
